龍門閉鎖陣地
龍門閉鎖陣地,以前稱「裡正角地下指揮所」,又稱「湖西龍門南崁閉鎖陣地」,民國109年澎湖縣政府統一命名為「龍門閉鎖陣地」,場域規畫大致分為兩區,外部區域為景觀設施園區,主要包含市集賣店、公共廁所、遊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內部區域為龍門坑道;日治後期,日軍為了躲避美軍空襲,在此處開挖防空壕,國民政府軍隊來台後接管,於民國50年,陸軍1357部隊奉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指示重新構築陣地,民國69年,澎防部168師工兵營(現已解編)額外增建機槍堡、五七戰防砲堡、地下指揮所及雷達站等設施,亦是現在龍門坑道內部呈現之完整場域。
坑道全長705公尺、坑道寬度較窄處約80公分左右,較寬闊處約140公分左右、高約2公尺,可容納步兵連150員,其中內部設有砲堡及射擊口,提供國軍禦敵使用,地下指揮所上方則設置雷達站1處(現已廢棄不使用)。
坑道內則設置機槍堡10處(含總機室1處)、五七戰防砲堡2處、彈藥庫房1處、廚房1處、兵棋室1處、蓄水池1處及警戒兵14處。
坑道兵棋室壁畫
在龍門坑道兵棋室,澎湖縣政府邀請本縣知名藝術家鄭美珠老師以龍門舊有戰地故事為主題辦理彩繪,圖繪主題主要描述清日乙未戰爭龍門裡正角日軍登陸戰況、日治時期徵用壯兵開挖防空壕,以及1961年陸軍1357部隊依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指示構築龍門閉鎻陣地的景象,以圖繪方式表現出龍門村的歷史概況。
龍門鋼雕藝術
結合澎湖古八景「龍門鼓浪」量身打造龍門觀鼓浪及玄武岩鋼雕藝術創作,打造「魚躍龍門 觀鼓浪」故事文創新地標,利用園區入口平台與廣場廁所牆面空間,透過鋼雕材質象徵國軍剛毅精神與無畏東北季風的怒濤泊岸,應用地理環境的自然光影流動,塑造魚之躍動,浪之飛幕的光影互動對話景象,展現龍門閉鎖陣地獨特文創魅力。
白天透過自然光影,呈現柱狀玄武岩與龍門港躍動的魚群,晚上藉由燈光透射,觀賞魚群遨遊天際之鯉魚躍龍門意境。
龍門閉鎖陣地,以前稱「裡正角地下指揮所」,又稱「湖西龍門南崁閉鎖陣地」,民國109年澎湖縣政府統一命名為「龍門閉鎖陣地」,場域規畫大致分為兩區,外部區域為景觀設施園區,主要包含市集賣店、公共廁所、遊客服務中心及停車場,內部區域為龍門坑道;日治後期,日軍為了躲避美軍空襲,在此處開挖防空壕,國民政府軍隊來台後接管,於民國50年,陸軍1357部隊奉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指示重新構築陣地,民國69年,澎防部168師工兵營(現已解編)額外增建機槍堡、五七戰防砲堡、地下指揮所及雷達站等設施,亦是現在龍門坑道內部呈現之完整場域。
坑道全長705公尺、坑道寬度較窄處約80公分左右,較寬闊處約140公分左右、高約2公尺,可容納步兵連150員,其中內部設有砲堡及射擊口,提供國軍禦敵使用,地下指揮所上方則設置雷達站1處(現已廢棄不使用)。
坑道內則設置機槍堡10處(含總機室1處)、五七戰防砲堡2處、彈藥庫房1處、廚房1處、兵棋室1處、蓄水池1處及警戒兵14處。
坑道兵棋室壁畫
在龍門坑道兵棋室,澎湖縣政府邀請本縣知名藝術家鄭美珠老師以龍門舊有戰地故事為主題辦理彩繪,圖繪主題主要描述清日乙未戰爭龍門裡正角日軍登陸戰況、日治時期徵用壯兵開挖防空壕,以及1961年陸軍1357部隊依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指示構築龍門閉鎻陣地的景象,以圖繪方式表現出龍門村的歷史概況。
龍門鋼雕藝術
結合澎湖古八景「龍門鼓浪」量身打造龍門觀鼓浪及玄武岩鋼雕藝術創作,打造「魚躍龍門 觀鼓浪」故事文創新地標,利用園區入口平台與廣場廁所牆面空間,透過鋼雕材質象徵國軍剛毅精神與無畏東北季風的怒濤泊岸,應用地理環境的自然光影流動,塑造魚之躍動,浪之飛幕的光影互動對話景象,展現龍門閉鎖陣地獨特文創魅力。
白天透過自然光影,呈現柱狀玄武岩與龍門港躍動的魚群,晚上藉由燈光透射,觀賞魚群遨遊天際之鯉魚躍龍門意境。